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

2016-11-01  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

一、中心建设与发展概况

上世纪80、90年代,在“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定位指导下,我校建立了一批专业研究所,从事气象通信、雷达、卫星遥感等气象信息技术相关研究。进入新世纪,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气象强国发展战略引领下,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战略协议基础上,2012年中国气象局决定依托我校建立“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整合资源优势,强化科研协作,提高研发水平。

 中心主要研究气象海量信息共享、气象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新一代气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公共气象服务等气象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基于WebGIS的气象应用、气象数据加工、基于OLAP的气象Web服务、基于流程驱动的气象数据分发与共享等应用研发工作。

 中心现有成员44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2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1人,其中博士12人。

 近五年来,中心共完成气象行业相关项目140余项,累计经费3817万元。其中,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9项,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省级气象部门项目28项。

二、合作领域与关键技术

l 气象业务大数据研究与服务开发

研究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数据等气象资料深度融合;研究海量结构化数据(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基于气象业务大数据挖掘开拓不同行业的气象业务服务新领域。

l 新一代气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

研究面向服务架构的气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抽取、转换和加载气象信息系统异构信息,研究动态构件可配置机制,控制构件开放计算机制、构件状态检测跟踪机制、构件行为事件监护机制、构件状态传递机制和动态配置算法描述机制等。

l 面向气象服务产品的可视化集成

集成美国UCAR(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开源的IDV(Integrated Data Viewer)技术和WebGIS,面向自同构态射,开发种子填充法、Barnes网格客观分析等构件,实现一维、二维、三维气象服务产品。

l 地球科学内容管理系统应用开发

基于地球科学内容管理系统(RAMADDA),管理地面要素客观分析产生的大量格点场产品、ncep格点场产品、气象服务文档等,开发多种业务数据的统一共享应用。

l 气象服务标准化技术及本体知识库

采用本体相关理论,基于ProtégéGUI软件,按照自同构态射原理,遵循国家公共气象服务分类规范的编码和资源命名表达式,实现术语管理,资源分配管理。基于气象服务知识库本体化设计,开发气象灾害、作物气象服务、作物病虫害气象服务、林业病虫害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的本体知识库,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标准化技术。

三、研究方向与成果应用

上一条:软件自动生成与智能服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介Institute for Da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关闭